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11月18日,在西安举行的第二届中欧高铁国际合作论坛上公布了《中欧高铁发展报告(2025)》。报告指出,中欧班列激发了沿线经济活力,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10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1.86万列,运输货物1170万标箱,通达欧洲26个国家232个城市。完整报告分为发展历史、发展理念、发展成果和发展前景四章。运用图文数据和典型案例,系统总结中欧铁路重要发展成就绳索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卓越到强大。我们也期待未来中国和欧洲的列车如何继续向更高质量、更高效、更安全的方向发展。报告强调,中欧班列依托天桥和陆路,是共建“一带一路”的现实合作运输模式。他们以巨大的发展活力和韧性,推动东西方文明交汇融合,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重要贡献。报告认为,在中欧班列发展过程中,中国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始终坚持广泛合作的原则。共商、共建、共享。中国与沿线国家一道,着力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形成国际物流新品牌,推动基础设施“硬连接”,强化规则机制“软连接”,强化沿线民众“情感连接”,激发沿线经济新活力,展现中欧高铁开放包容、互利合作的发展理念。相互的。创新发展、生态低碳、安全稳定。中欧班列“舒适、快捷、安全稳定、生态环保”的品牌优势日益得到沿线国家认可。展望未来,报告指出,中欧班列仍是中欧班列发展的机遇。w 发展。在更高起点上,中国将继续与沿线国家携手努力,加强开放合作,深化互联互通,进一步增强中欧班列安全发展的韧性,拓展多通道中欧班列网络,促进高效运输、便捷中欧班列服务,增强中欧铁路合作创新能力,共同谱写亚欧共同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
(编辑:朱晓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