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流入银行股“大象”再次起舞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11月12日,银行板块再度出现“大象舞”走势,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两大个股股价创出历史新高。中国农业银行的市值实现了新的飞跃,目前是A股市场市值最大的公司。近期,受市场风格转变影响,资金回流银行业加快。机构主义者认为,银行股因其高股息的“类负债资产”特性,对中长期资金仍具有吸引力。同时,由于市场风格的变化,次级配置基金板块迎来三季度补仓机会,大额配置基金板块迎来补仓机会。Nking 部门是受益者之一。银行业获得金融支持。 11月12日,42只A股银行股多数收高。其中,农业银行以3.49%的涨幅领涨板块,其次是中国银行、豫农商行、长沙银行和上海银行。农业银行股价稳步上涨,带动股市净值比例上升。目前市净率为1.1倍,为A股上市银行最高。业内人士表示,农业银行强劲的市场表现背后有强劲的基本面和财务动力等因素。受益于“地级财政”的细化设计,未来信贷扩张、增强利率韧性都有较大余地。具有优良的资产质量、较强的风险补偿功能、较强的盈利反馈功能。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保留了大量资金长期资金和配置资金的流动,推动股价走出“强者恒强”的行情。从行业角度来看,银行股的防御性、低波动性和稳定的股息,在科技增长轨迹降温的背景下成为资金转向的触发因素。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12日的5个工作日,银行业主要资金净流入超过3亿元。是为数不多的资金净流入较大的板块之一,在二次风电行业36个板块中排名第一。为什么银行股银行股是否再次“像大象一样跳舞”,与银行股的特点有关,比如流动性好、股息稳定、股息收益率高。在低利率和“资产短缺”的环境下,这些特点对于中长期融资来说非常有吸引力。此外,相关规定的实施市值管理的完善也将有助于提高银行业的声誉。分析人士认为,相对于三季度银行股的持续回调以及公募基金和北向基金对银行股的减持,银行板块近期再次走强,主要是由于资本回报率以及为机构投资者打开重新配置空间等因素。多家券商研报显示,三季度公募基金持有银行股仓位较上季度有所减少,整体仓位转为减持。东兴证券分析师林景录表示,近期公募基金业绩基准改革引导了均衡配置,为减持板块提供了补仓机会,预计银行板块将受益。即使在低利率环境下,银行股的高股息仍然具有吸引力,鼓励积极的长期资本配置。银行股基本面相对坚韧,净息差阶段性企稳,中期盈利持续改善,资产整体质量强劲。高管股东正在积极增持股份。最近,许多银行高管和大股东基于对其投资长期价值的认可而进行了披露。增持股份的披露向市场发出了积极信号。例如,苏农银行的三名高管计划在六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增持该行A股180万元以上。齐鲁银行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已完成增持计划实施期,合计增持股份约人民币315万元。除了管理层之外,银行股东也在积极增资埃尔持有的股票。例如,青岛银行公告称,青岛国信兴业金控及其子公司近期连续多次增持公司股份,将总持股比例提升至19.17%。此外,机构投资者也关注银行业。四季度以来,多家机构先后考察了宁波银行、上海银行、张家港银行、苏农银行、兰州银行、厦门银行、长沙银行等。该机构认为,城乡优质商业银行因其较高的资产质量和较强的区域经济韧性而成为资本配置的重点。
(编辑:关关)

中国经济网指出:股市信息由合作媒体和机构提供。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按规定行事y 自行承担风险。

推荐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