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新华社巴西贝伦11月24日电 题:恪守承诺,共同解决气候变化治理“缺乏行动”作为《巴黎协定》签署十周年的一次重要会议,继往开来,经过各方艰苦努力和紧张谈判,会议最终就减缓、适应、资金和国际合作等问题达成一致,并达成“全球动员、团结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文件。改变。气候变化挑战表明了各方共同努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决心。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凸显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政府治理。然而,全球气候治理却面临“不作为”的困境。当前,面对单边主义抬头、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等挑战,COP30达成的协议表明,国际社会仍有能力在条约框架内达成协议,多边主义仍是推动气候行动的“稳定明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5年适应缺口报告》显示,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的资金缺口正在扩大,威胁生命安全、民生稳定和经济发展。下一步需要各方切实履行财政承诺。应对气候变化不应以牺牲发展和民生为代价,要特别关注发展中国家在减贫、能源安全等方面的实际需要。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分别从各种可能性来看,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不可能一刀切。我们要帮助他们实现发展,同时减少排放。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历来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正在采取一系列务实举措来彰显自身责任,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努力取得持续、长期进展。作为多边主义的热情支持者,中国始终走在推动气候变化合作的前列。近年来,中国领导人在国际场合热情强调,各国必须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 2025年,中国与欧盟、法国、巴西等发表联合声明,推动落实《公约》和《巴黎协定》,推动全球气候多边治理进程。作为绿色转型的关键领导者n、中国正以雄心勃勃的目标引领潮流。中国公布的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涵盖整个经济,包括所有温室气体。中国首次提出绝对减排目标,充分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此外,中国构建了世界上最系统、最全面的碳减排政策体系,构建了世界上最系统、最完整的碳减排政策体系。中国拥有规模化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和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持续为全球减排做出贡献。作为低碳技术的主要贡献者,中国不断为世界提供优质、高效的能源和低碳装备产品。我国风电、太阳能、新能源汽车等产品出口更多国家遍布全球200个国家和地区,向全球提供70%的风力发电设备和80%的太阳能发电组件设备,全球风力发电成本和太阳能发电成本分别下降60%以上和80%以上。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论说,中国“为世界带来了丰富、低成本的清洁能源潜力,为改善发展中国家数十亿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潜力”。作为国际合作的积极推动者,中国正在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2016年以来,已落实和动员项目资金超过1770亿元。截至2025年10月底,已与43个发展中国家签署55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总计300多个能力建设项目已实施……中国提供了一切可能的支持在资本、技术和能力建设方面向全球南方倾斜。 COP30的结束不是结束,而是新一轮气候治理的起点,公约秘书处秘书长西蒙·斯蒂尔表示:“COP30表明气候合作依然充满活力,致力于让地球变得更加适合人类居住。”保持简单意味着采取实际行动。面对气候危机,如果我们信守承诺,作为气候活动家共同努力,我们将能够更好地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的星球。
(编辑:苗苏)